新冠肺炎疫情后肿瘤内科患者的诊疗思考

1肺癌患者对新冠肺炎的易感性及鉴别诊断的困难性

肺癌患者的免疫特点决定了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性,健康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大多数临床上表现是发热,伴乏力、干咳等,有少部分患者以消化道症状或肌肉酸痛等为主要症状。肺癌患者化疗后可能有消化道症状、乏力,分子靶向治疗后有可能出现肺纤维化造成气短,甚至呼吸衰竭的可能,免疫治疗造成的免疫性肺炎也导致气短,甚至呼吸衰竭的可能,症状及CT表现有时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难以区别。同时,免疫性肠炎也会导致腹泻,且肺癌患者本身就可能出现肿瘤热,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导致在短时间内区分肺癌患者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否比较困难。实验室检查方面,健康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早期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正常或减少,也有部分患者出现氨基转移酶、肌酶及肌红蛋白增高,而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本身白细胞计数偏低,有时确实难以区别。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金标准,但也有假阴性的可能,在原有核酸检测和测序基础上增加“血清学检测”作为依据,即“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阳性”或“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也可确诊,同时流行病学史也很重要。胸部CT表现大多为双肺病变,影像学特征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并且以双肺外带、胸膜下分布为主,同时可伴空气支气管征、小叶间隔增厚以及胸膜增厚等,极少有胸腔积液、及淋巴结肿大的情况,鉴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建议患者前往三甲医院专科就诊,行胸部薄层CT扫描结合既往影像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动态观察进行鉴别。

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肿瘤内科患者的诊疗和管理

2.1肿瘤内科门诊患者的管理

门诊部患者流动量大是医院新冠病毒感染风险较高的部门。为降低感染风险,有必要对门诊就诊患者进行严格的分层、分流管理。肿瘤内科门诊集中力量,以处理新发肿瘤的患者、疾病高进展风险或已发生进展的患者、下级医院诊疗困难转诊的患者为主。对于定期复查或术后辅助治疗期间的患者,可以适当放宽复查复诊周期,避开疫情期间的门诊高危时期。门诊实行预约挂号诊疗,患者分时间段来院进行诊疗。全面开展网络在线问诊的平台,减少门诊患者聚集。加强门诊医疗工作的管理,对于医护方面,应该根据医院实际条件提高对出诊医护的防护举措,在门诊严格执行“一医一患”的诊疗原则。另外,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首诊医生对就诊患者进行详细的流调筛查工作,对于发热或疑似患者按照相关流程进行管理。对于就诊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管理方面,首先严格排查流行病史,规定患者和家属(一患一陪)带口罩并保持1.5米及以上距离。候诊区的患者和陪诊人数也要严格控制,根据分时段预约的规定,定时安排患者候诊。患者如需进一步的专科检查,可根据各检查科室的细节要求进行预约,在规定的时间到指定的检查科室完成检查。化疗门诊要注意限制患者密度和防护举措,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患者的在院时长。医院在相对独立的空间设置发热门诊,制定疫情期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应急预案。接收门诊临时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及疑似病例,进行进一步的确诊、转诊及隔离。

2.2肿瘤内科住院患者的管理

为降低病房的诊疗压力,个体化的分析患者病情进行收治。对于患有疾病进展迅速、恶性程度高的肿瘤患者优先收治,如晚期小细胞肺癌、晚期胰腺癌等。各肿瘤专科根据各自专业疾病的特点,制定各自的收治计划。如呼吸系统肿瘤的患者可考虑靶向治疗为主的治疗方式、乳腺癌的患者若病情稳定或进展缓慢可考虑内分泌治疗或者靶向治疗,病房资源集中分配于化疗为主的患者。拟住院患者进行严格的新冠肺炎的排查工作,包括检查血常规、胸部CT和流行病史的调查。住院部门的管理应当提高住院患者和陪诊人员对新冠疫情的认识,加强防护举措。严格执行病房的消毒工作和医疗废品的处理。严格控制患者和陪诊人员的流动,减少患者在院区内的活动。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制定治疗方案,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优先选择那些可以缩短住院时长的方案。合理规划病房空间,降低住院患者人员密集程度。在疫情期间乃至疫情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执行“一患一陪”的制度,避免或减少亲属探视。住院部门提前制定不明原因发热及疑似患者的处理预案,病房内设置应急隔离病房,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潜在的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开启应急预案,避免院内聚集感染的风险。

2.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肿瘤内科的工作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需要同时兼顾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和正常肿瘤内科患者的诊疗工作,肿瘤内科的医护人员注定要付出比平时更大的努力和热情。首先,医院管理部门制定肿瘤内科诊疗工作的具体预案,从收治患者的细节、门诊和住院部的管理、医护和患者的防护措施等方面作出指导。其次,随着越来越多的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广大医护人员要做好与之在一段时间内甚至长期共存的准备。所以,针对肿瘤患者的诊疗方案与既往时期要有相应调整。除开展规范的抗肿瘤治疗外,还应该重视提高患者免疫力、应用预防性升白等治疗、避免选择副反应与新冠肺炎相似的药物和方案等。最后,重视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的管理,鼓励患者面对疫情期间的各种困难,坚持与医护人员一道积极努力地进行抗肿瘤治疗,减少患者的焦虑。

2.4新冠肺炎疫情后对肿瘤内科未来发展的思考

第一,在未来肿瘤内科的诊疗工作中,提高职业暴露的认识和防护。更进一步提高对感控工作的认识和态度,警惕潜在的感染风险。第二,全面开展互联网诊疗平台的建设,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之时,减少聚集感染,同时解决病人的就诊需要。第三,整理肿瘤内科、各亚专科在疫情期间制定的预案与举措,总结此次疫情期间的经验和教训。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和严格的防控举措放大了过去临床诊疗模式中的一些不足,比如化疗患者长期频繁地往返于医院和居住场所、各类患者住院治疗导致的医疗资源拥挤、传统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限制了患者在社区治疗的可能性等。迫于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压力,这些弊端给肿瘤内科的医生和患者的诊疗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疫情过后的肿瘤内科,应该在上述诸多方面积极探索和发展。在治疗模式方面,分级诊疗、互联网诊疗、多学科诊疗和开展临床研究等模式应该得到更大的重视和推广。在治疗药物方面,开发低毒高效的抗肿瘤药物成为肿瘤内科医生和科研人员的不二选择。

3结语

肺癌患者症状与治疗的特点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很多交叉,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识的了解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迫切需求,对于两种疾病的症状、治疗、预防及心理干预等做到充分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大多数医院普通门诊停开,以收治发热病人为主,肺癌病人最关心的是能否按时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手术等问题。如疫情延长,建议医院方面统一安排,根据患者病情及诊疗计划有序进行住院抗肿瘤治疗,同时制定急诊患者预案,患者方面在病情稳定、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尊重医院和医生安排,可适度推迟放化疗、手术时间,口服抗肿瘤治疗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以考虑居家治疗。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内科医院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